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精英访谈

携手全球汽车论坛 助力汽车产业发展

2013-08-01 10:22:19   来源:凤凰汽车   作者:陌然浅笑

    编者按:应武汉市人民政府的邀请,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3(第四届)全球汽车论坛将于10月17日至18日在武汉隆重举办。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武汉享有“未来中国车都”和“中国光谷”之誉,以其雄厚的产业基础、低廉的商务成本以及发达的教育科研资源,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本次全球汽车论坛首次登陆江城武汉,我们特地邀请了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局长李作清作为我们的访谈嘉宾,与记者一起就与全球汽车论坛的合作、武汉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与展望以及政府优惠政策对入驻企业的引导等方面展开一场深入的讨论。

记者:之前连续三年全球汽车论坛都是在成都举办的,请问这次相比成都,武汉有什么样的优势争取到举办论坛的机会?武汉市政府对此次论坛给与了哪些支持与帮助?

李作清:武汉市是经济地理中心,方圆1200公里内覆盖全国90%GDP,85%人口,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城市;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全国高铁网络中心;具有雄厚的科教实力和人才优势,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三位,在校大学生全球排名第一;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早在清朝末年武汉就是中国“洋务运动”的先驱,是我国钢铁和兵器工业的发源地,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工业发展重镇和工商开放口岸,轻、重工业门类齐全,进入新世纪,武汉依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构架和雄厚工业基础,分别布局大光谷板块、中国车都、临空经济发展区和重化工基地四大产业聚集区,形成九大产业集群。同时,在近代史上,武汉曾经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和辛亥革命首义之城,各界社会名流为武汉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沉淀,历史文化悠久,声名远播海内外。因此,无论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角度上武汉所处的地位来说,武汉都具备举办全球汽车论坛这样具有国际性、高层次的盛会的优势和条件。当然,为举办此次论坛,武汉市在人、财、物方面都给予了支持和帮助。

记者:目前的武汉经济发展格局中,汽车行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李作清: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是武汉市第一大支柱产业,2012年武汉汽车及零部件产值达1669.7亿元,已成为全市第一大产业。目前,武汉在汽车整车制造上已涵盖日系、法系、美系等8大整车制造厂,总产能达135万辆。

记者: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崛起的桥头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全球汽车论坛、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会为武汉贡献怎样的价值?

李作清:全球汽车论坛是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会议之一,并位居汽车行业会议榜首,通过举办本届全球汽车论坛,国内外汽车界著名企业家和汽车行业领袖、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将会相聚武汉,纵论全球汽车发展方向,探讨中国汽车与未来发展目标、策略和模式,无疑将为武汉汽车行业带来新的思维和震撼。同时,因此此次论坛汇集了全球众多汽车界精英,为我们带来了全球汽车业最先进的观念和最成熟的技术及经验,这是其一;其二,因全球汽车论坛的影响,通过论坛这个广阔的平台在全球汽车界建立的高端人脉资源,为武汉市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记者:在汽车西进的过程中,武汉作为承东启西的城市,从中会有什么样的商机?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李作清:在汽车西进的过程中,武汉将以其具有的独特的、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和最便捷辐射中西部的物流能力,如武汉独有的水运(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公路、铁路枢纽等,吸引需要进军中国中西部市场的汽车企业优先考虑在汉投资。因为在汉新建生产基地,不仅可以承东启西,辐射西部地区和整个中部地区,还可以承北接南,向南北扩张,使企业辐射的市场更大,大大降低企业的物流和商务成本,这个优势和作用是全国其他城市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记者:此前重庆市长黄奇帆曾表示过,重庆将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并建设一条“西欧国际铁路联运的大通道”。作为邻居的武汉在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上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将通过怎样的途径和举措来实现?

李作清:武汉作为中国中部的中心,与位于中国西部的重庆在区位上各有优势,但武汉在机械、钢铁、化工、电子等行业上的雄厚产业基础是经过上百年发展和沉淀而形成的,这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历史上城市能用“大”形容的,在中国只有两个,除了大上海,就是大武汉。近十年来,武汉依托东风集团,到2016力争形成年产300万辆汽车的能力。我们将充分利用武汉的各项优势,借鉴和学习其它城市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发挥东风、通用、雷诺本田及其它社会力量的作用,以“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为工作思路,积极引进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子、轮胎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逐步完善汽车产业链。

记者:武汉作为全国最为著名的“车都”之一,近年来在推进汽车产业发展、吸纳汽车工程项目等方面,做出了哪些成绩。未来还将有哪些知名品牌落户湖北,是否会考虑引进新的汽车制造项目?

李作清:武汉力争打造成为“中国车都”。目前武汉市已经引进了标致——雪铁龙公司与东风公司,建立了神龙汽车公司,前不久,神龙第三工厂投产运行,第300万辆乘用车下线,使武汉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拥有两家总产量超过300万辆汽车企业的城市。后来又引进了本田、通用和雷诺等汽车品牌,成立了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武汉基地、东风雷诺公司以及东风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三环集团、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公司、东风乘用车公司等8家整车生产厂,280多家汽车零部件厂家,乘用车年生产能力135万辆。未来,武汉还将会继续大力引进国内外汽车产业知名企业落户武汉。

记者:汽车行业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拉动作用无疑是非常巨大的,目前中国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发展汽车及其相关产业。就武汉而言,在发展汽车业方面有什么独特的优势?为吸引车企入驻,武汉有哪些优惠和扶持政策。

李作清:武汉有着一条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以武汉为中心,从采矿、钢铁冶炼,到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的产业链,目前是中国最完美的汽车产业链。武汉从技术研发到高级技工方面拥有丰富的人才优势,地矿、冶金、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化工等各类专业性高等学校林立,每年培养大批各类毕业生可供企业选择。

支持措施及优惠政策:

1、武汉市政府负责免费解决整车企业在武汉建立基地所需要的生产资质问题;

2、武汉市政府工作专班将负责完成整车企业在武汉建立基地所涉及到的在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等部门的立项、审批等手续;

3、武汉市政府将在土地、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包括提供最优惠的地价、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五免五减半”的财政返还、为项目提供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等;

4、凡属省级财政以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零费率;5、成立项目专班,为项目的立项、报批、筹建等环节提供代办服务。

记者:汽车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硕果,同样也承载了很多社会责任。武汉市在治理交通、保护环境与发展汽车产业等问题上,如何做到和谐共生。

李作清:武汉市倡导发展绿色汽车,目前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之一,将通过多项优惠政策发展新能源汽车,并争取入列国家“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未来在汉投资、购买新能源汽车,都将获得节能补贴或奖励。针对在汉投资生产新能源整车的重点企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辆、5000辆和 10000辆时,分别可获武汉市政府一次性奖励200万元、1000万元和2000万元。

记者:在公车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的政策带动下,武汉近几年在这方面有怎样的措施,未来又将有怎样的规划?

李作清:近年来,武汉市对东风加快大自主战略,板块重组力推自主品牌的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在十大自主公车采购品牌中,东风风神A60位居榜首,所以,力推公车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的同时,也在为汉产品牌“东风”汽车做推广。武汉市将坚决执行中央政策,制定严格的政府采购制度,尽快使自主品牌车在政府采购中占据主导地位,打造武汉市的“新公车时代”。

记者:从地方招商的角度,预测下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李作清: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是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有效应对能源与环境挑战,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紧迫任务。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以及《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等系列文件,2012年7月,国务院也正式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因此,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武汉的新能源汽车基地已正式落户江夏。未来武汉整车企业也将会加大对新能源板块的投入,东风公司规划,未来五年,将陆续投入研发和产业化专项基金30亿元,到2020年,市场保有量达80万辆。此外,围绕武汉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武汉市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将建成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中心、人才中心、孵化中心和创新服务中心,希望为武汉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记者:随着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第三次变革,中国汽车将营造全球一体的和谐生态,在推动全球汽车市场一体化、规范化方面,武汉市做了怎样的贡献?

李作清:为了推动全球市场一体化,规范化,提高透明度,武汉市成功申办了第四届全球汽车论坛。届时,该论坛将为世界汽车工业服务创立一个平台,组织全球有关企业、政府、学者和媒体展开对话,讨论世界汽车行业结构性的变化和挑战,探讨汽车行业新变革和新技术,采取鼓励措施,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研发和发展电动汽车等其它新能源汽车,为中国汽车在建立全球和谐生态体系的大发展中做出贡献。

 

 

选择车型:
真实姓名:
所在地区:
联系电话:
所在县市: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literal} {/literal}